兽药行业市场概况及前景趋势
浏览量:次 2019-07-17 00:00:00

兽药行业市场概况及前景趋势(附报告目录)

一、行业市场概况

兽药按类别分为:药用饲料添加剂、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兽药化学药品主要包括抗感染,抗寄生虫等。兽用生物制品主要包括疫苗、诊断试剂等,其中兽用疫苗占绝对主导。兽用化学制剂除宠物药和饲料添加剂外,发展空间有限,相比而言,兽用生物制品更符合动物保健的发展方向。

国外兽药市场起步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随着全球动物疫情威胁的不断加剧、生物学技术不断突破以及人类对动物防疫免疫认识的不断提高,兽用疫苗市场出现快速增长。

兽药行业市场概况及前景趋势(附报告目录)

图片源于网络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9-2025年中国兽药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市场规模占兽药市场容量的25%左右,其中近九成以上为疫苗类产品。按照产品类别来看,兽用化学药品占据主导地位,但生物制品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两类。

按照生物制品的使用动物来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制品用于对猪、禽类动物的疫病防控。八成以上的生物制品为禽用生物制品和猪用生物制品,这主要和我国畜牧业养殖结构相关。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密度大,动物疫情严重的局面在我国可能长期持续。预计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接种疫苗预防为主、疫区扑杀为辅”的防疫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养殖规模化带来高标准的防疫需求和进口替代是促进市场疫苗发展的重要因素。

1、疫情严重导致疫苗用量将长期高于国外

我国目前的防疫费用预计将长期高于国外,横向比较,我国目前每单位猪的卫生防疫费用远高于美国,鸡的防疫费用略低于美国,而牛的防疫费用则大幅低于美国。考虑到散户的疫苗使用量远低于平均水平,预计我国规模化达到稳态水平的时候卫生防疫费用将远高于美国。

从动物疫病角度,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密度大。

我国用全球大约 7%的淡水、8%的耕地、12%的草原,养育了世界 50%的猪、10%的牛、20%的羊、30%的鸡和 80%的淡水生物,动物养殖密度约为 30 个大动物单位/平方公里,是全球平均养殖密度的 2.4 倍。动物疫情严重的局面在我国可能长期持续。

(2)大规模扑杀模式所需资金较大,相关政策在我国尚未形成,只能选择大规模免疫。

2、强制免疫市场面临萎缩,市场需求被高估

近十几年,由于重大动物疫病日益严重,国家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相继把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列入强制免疫范围,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疫苗。目前列入强制免疫的品种主要有 5 个,包括全国范围内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 4 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对羊实施小反刍兽疫免疫。

目前来看,列入强制免疫的病种都是国家规定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的一类疫病。除已经退出的新城疫外,其余一类疾病均已纳入强制免疫,未来可能增加部分疾病都属于小品种,依靠新品种带来的空间已经不大。

3、相比于其他兽药行业,兽用疫苗行业有较高的利润率

我国对于兽用疫苗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审批制度,同时,兽用疫苗的研发科技、生产工艺技术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兽药行业,所以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较高,行业利润也显著高于其他兽药行业。其中大型兽用疫苗企业享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个别高端新型疫苗的毛利率水平可以达到 80%以上。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无论从资金实力、工艺水平、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品牌认知度等方面均占有一定优势。同时国家农业部兽药 GMP 的强制实施,提高了行业门槛,规范了行业标准,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4、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国家实施兽药 GMP 认证后,对企业生产疫苗涉及的生产厂房、设备、清洁生产和人员培训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此来确保疫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但企业建造洁净厂房、购置相关设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直接提高了企业的固定成本。流动资金方面,政府在进行强制免疫产品招标过程中,往往采用赊销的形式,前期需要相关企业垫付营运资金。此外,兽用生物产品保质期相对较短,对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仓储和运输要求也较高。所以对于新进入行业的竞争者而言,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2018 年 8 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辽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后,此疫情的到来对整个中国生猪养殖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生猪总体养殖量随着疫情的到来逐渐下降,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兽药用量下降,同时在 2018 年 12 月份农业农村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发布了兽药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第 97 号公告,今后要加强兽药行业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生猪产能的下降带来同行业之间竞争加剧,行业监管严厉带来兽药行业的规范。2018 年行业状况对于行业内企业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市场行情不好、国家法律监管严厉情况下稳定提升生产工艺技术、大力推进研发投入,为今后市场的复苏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兽药疫苗行业技术变化情况

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无论从疫苗的品种、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面临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信息交流的增加,行业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条件和疫苗质量有很大改善

(1)建立和发展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

(2)蛋白纯化技术应用于动物疫苗生产

(3)活疫苗冻干工艺明显提高

(4)灭活疫苗的配苗佐剂和乳化工艺进一步优化

2、新型动物疫苗研究进展迅速以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为代表新型疫苗研究进展迅速,部分疫苗已经商业化。

3、生物技术在诊断试剂和诊断方法的应用推广迅速。

三、行业研发模式

目前,我国禽用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研发主要以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主。合作研发是指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化优势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研发,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在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完成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生产以及市场化推广,共享研究成果。技术引进指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引进疫苗毒株和相关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产业转化。

由于国家对兽用疫苗的研发监管较为严格,同时兽用疫苗研发存在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我国兽用疫苗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和有关科研机构;而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主要承担相关兽用疫苗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其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兽用疫苗产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及创新、产品质量及技术服务上。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拥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并具备从早期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的自主研发实力。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行业的不断整合,未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实力将是大势所趋。

四、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

1、兽药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监管力度在加强

在兽药行业发展初期,由于监管体制等方面尚不成熟,市场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兽药生产企业数量增加,呈现产品数量众多的特点,尤其是以兽用化学药品生产为主的企业大量涌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相当数量的产品是换皮不换本的“同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2006 年,由于全面推进兽药 GMP 管理、取消兽药地方标准等政策实施,我国兽药产业进行了二次洗牌,每年新建兽药企业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呈放缓的趋势,远低于近七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兽药监管日趋严格,国家相关部门对兽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一直呈强化的趋势。为此,农业部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如抗生素禁用清单、取消部分抗病毒药物、兽药标签说明书规范、处方药非处方药管理办法以及兽药二维码追溯等系列措施从监管层面促使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动物保健行业和养殖业密切相关,同时又关乎到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前几年曝光的部分兽药企业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和动保行业密切相关。目前,行业的领先者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2、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由于动物疫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一旦出现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会激增对兽药产品的需求,拥有核心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兽药生产企业可以抓住市场机遇,将长期的技术积累产品化,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先行者优势。真正的竞争离不开产品的竞争,未来行业的竞争模式将是由传统的“1p+3p”,即以渠道为核心转变为新的“1p+3p”战略,即以产品为中心,渠道、价格、推广围绕产品设计。所以,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是企业未来的必然选择。

3、品牌营销与技术营销策略依存度高

兽用药品是不可以直接通过外观判断其内在品质和效用的特殊商品,客户对药品的信赖建立在药品的使用效果、客户间的口碑、兽药生产企业的信誉和对品牌内涵的认知上,因此,兽药行业是客户对兽药品牌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一旦客户认定企业产品,未经验证,客户不会轻易更换其他同类同质产品。兽药行业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打造其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形象,并通过一系列产品满足客户多方位的兽药需求,提高客户对兽药品牌的粘性。

另外,拥有较强技术服务团队和服务实力的企业通过技术服务深入理解客户的需求,在帮助养殖户进行疫情判断、疾病诊断和用药指导的过程中,对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宣传,并在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中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未来,通过技术营销等手段打造品牌优势,树立品牌形象将是兽药企业营销的主要策略。

关注京信集团
官方手机站

Copyright 2018 德州京信药业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1381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2602000139号
Copyright 2018 德州京信药业有限公司 鲁ICP备14013813号-2   鲁公网安备 37142602000139号